日前,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毫不諱言:過去一年,我國發展面臨多重困難和嚴峻挑戰,這讓我們所取得的各項成果顯得尤為來之不易。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各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法制晚報記者經梳理發現,31個省區市的黨委書記在審議和討論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時紛紛表示,報告踏實、提氣,也讓大家深感責任重大。31個省區市的書記均表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將以實干實政確保“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過半省份提“推進供給側改革”
3月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北京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說,完全贊同《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全面落實“兩會”精神,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自覺從國家和人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首都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北京工作。
要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靠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著力補齊生態環境短板,認真籌備2022年冬奧會,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努力在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上取得重大進展。
法制晚報記者注意到,郭金龍的講話中提出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另外,還有天津、上海、重慶、河北、山西、吉林等16個地區也提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
其中,天津、重慶兩地均表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階段,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天津市委代書記黃興國表示,“十三五”期間,必須用心把握新常態這個大邏輯、新發展理念這個總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主抓手,努力實現新常態新理念新作為。
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表示,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為“十三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其他地方省份均表示,要全力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發展動力。
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
法制晚報記者注意到,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有部分省份提到了“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分別為:吉林、安徽、廣東和四川、甘肅五個省份,同時,以上省份還表示全面提升開放水平,積極發展開放型經濟。
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表示,將堅持以“一帶一路”牽引開放,把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作為全省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著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建設物流集散大樞紐,開拓合作交流大市場,構筑向西開放大平臺,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
王三運說,今年是“十三五”發展的開局之年,將重點踐行新理念中構筑動力源,深入落實新發展理念,以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為牽引加快開放發展。
除了“一帶一路”,安徽和四川還提到了“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建設。
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發言時說,將進一步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積極發展開放型經濟,不斷釋放發展的動力活力。
另外,北京也提到了區域建設的內容。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還提到,將認真籌備2022年冬奧會,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努力在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上取得重大進展。
17黨委省委書記發言談民生
在31省區市書記的發言中,除大力發展經濟外,過半省份還提到了惠及民生問題。分別為天津、河北、山西、吉林、陜西、云南等17個省份。其中,天津、陜西、吉林、甘肅和內蒙古等省份的省委書記在發言中還回顧了十二五期間,所在省份的惠民成績。
另外,青海、福建等省份的書記在發言中提到,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就體現了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廣接地氣。
河北、山西、陜西、云南、甘肅、安徽、廣東、四川等省份,還明確提出了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川省省委書記王東明坦言,今年要大力發展民生社會事業,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認真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確保不落下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不落下一戶一人。
專家:這是對未來建設小康社會的展望
今天上午,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法晚采訪時表示,近兩年來,尤其是五中全會后,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的要求是保持中高速增長。這當中就有兩個關鍵,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一帶一路”。
竹立家表示,今年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不僅考慮到對去年的回顧,也不僅是對今年的工作指導,還是對未來五年的展望,是對未來建設小康社會的展望。”
竹立家說,各省份書記提到政府工作報告接地氣、關注民生,說明這是未來五年的方向,不僅僅要考慮今年,還要考慮接下來的第二、第三步。
“關于各省份如何落實,這一點很關鍵。未來五年能否真正的落實到實處,關鍵在于執行。可以說,政策再好,不執行也不行。表態后,還要拿出與當地具體實際相符合的實施方案,這也是下一步的看點。”竹立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