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1日發布的指數報告,今年首月的國內鋼鐵行業PMI指數延續了回升勢頭,至46.7%,較上月回升6.1個百分點,為近9個月以來的最高。但這一指數還是連續21個月處在50%的榮枯線以下,顯示鋼鐵行業景氣度依然處于長期低迷的局面。
據分析,在主要分項指數中,除產成品庫存指數外,均呈現回升態勢。生產指數兩連升至近5個月以來的高點;新訂單指數兩連升至2014年7月份以來的最高;新出口訂單指數時隔四個月以后重回50%以上的擴張區間;購進價格指數升至近4個月以來的最高。而產成品庫存指數則兩連跌至2013年8月份以來的最低。綜合所有這些分項指數可以看出,當前鋼鐵行業供需均環比有所活躍,產業鏈“去庫存”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國內鋼廠生產有所活躍。由于去年12月中旬以來鋼價出現了一輪回升,近期行業虧損的現象略有好轉,部分鋼廠生產及備料的積極性均有所提升,后期鋼廠的生產將會小幅加快。不過,從去年全年來看,國內累計生產粗鋼8.04億噸,同比下降2.3%,這是自1981年以來,國內粗鋼產量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后期國內粗鋼產量即使有所回升,但難以有明顯的增長,幅度會十分有限。
國內鋼鐵業的原料成本也在觸底回升,不過仍處50%以下的收縮區間,顯示當前原料市場仍處弱勢,尚難以對鋼價產生明顯的拉動效應。1月份,進口鐵礦石價格先跌后漲,普氏62%品位鐵礦石指數在1月中旬一度跌至每噸39.25美元的低位,隨后再度回升至每噸40美元的上方運行。鋼坯價格也是暴漲暴跌。
相關指數報告分析認為,當前國內鋼市供需格局已經開始顯露一些積極的變化,特別是當前產業鏈庫存處于低位,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帶來了鋼鐵“去產能”的加速,這都有利于提升市場的預期,鋼材市場回暖的積極因素在增多。不過,當前與鋼鐵需求相關的終端產業都還沒有明顯好轉的跡象,需求低迷將會制約鋼價的上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