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表示,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改善投資結構。
控制投資總量,可以從根本上調整投資率和消費率,這正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正確選擇。控制總量就要調整結構,選準投資方向,提高投資的效率,為此政府要管好管規劃布局、政策導向、信息發布,企業作為主體要改進和規范投資行為。
7月30日,李毅中參加“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時做出了以上表述。他認為,上半年,國家改善宏觀調控方面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見到了一些成效。在他看來,調整是必須的,對于可能會影響經濟增長的問題,應該以兩分法來分析判斷,有效投資是拉動經濟的關鍵,保持一定的增幅是必要的,但如果忽視了結構調整和提高效率,恐怕事與愿違,會造成更嚴重的后果,所以建議不要動搖,要進一步堅持調整、改進、完善。
李毅中建議,加強調控要防止房地產過度擴張、抑制城市盲目擴建,加快基建要從長計議,工業投資要有進有退、消化過剩、優化升級。調整投資結構,要加大技術改造的力度,加大國民經濟短板領域的投資引導,從而提高投資的效率。
在落實企業投資權方面,李毅中指出,企業是投資主體,不僅要享有投資的收益,還要承擔投資的風險,除了涉及民生安全、國民經濟全局的重大項目要由國家審批、核準和備案以外,盡可能下放到地方,下放到部門,最終由企業自己來決策。國家主要管規劃、布局、重大自然資源的配置以及政策導向、信息發布等等,要落實好區域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
李毅中還提出,加快落實向民間資本開放,吸引更多非公資本投入到實體經濟,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改委公布了80多項屬于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的重大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都受到了社會的好評,但是要細化方案,加快兌現,取得經驗以后在其它行業推廣。
他強調,引入民間資本,關鍵是壟斷行業的改革,對于競爭性業務要放開,壟斷性業務也要制定具體辦法去特許經營,讓民營資本能夠有序進入,使整個社會資本能得到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