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速“大考”中,黑龍江、河北和山西三名“考生”分列倒數三位。眼下,又到了總結“期中考試”成績的時間。
地方經濟數據即將發布,三省已開完上半年總結和下半年部署會議。河北表示,要調結構、治污染、穩增長,而其最大結合點,就是把一批好企業、好項目搞上去;黑龍江強調強化投產項目運行保障,推動企業開足馬力生產,扶持在建項目加快建設,推動具備生產條件的重大項目年內投產;山西則明確要全力以赴確保投資又好又快增長,推進項目建設,全面完成投資總量和投資增速目標任務,積極主動幫扶大中小微企業,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穩企業、促投資是這三省半年經濟總結的共同結論。但對于上半年地方整體經濟增長形勢,三省無一例外采用了保守措辭,這或許意味著其半年經濟增速依然不樂觀。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徐逢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國家壓縮能源產量,而三省都是能源大省,其中河北又因有保障北京生態環境的任務,其西北部和北部地區關停了一批不能提供清潔生產的工廠企業,經濟增速必然受影響。”
對經濟增速趨于保守
三個省份的經濟形勢分析會,對上半年經濟增長結果都表現得比較保守。
山西對當前經濟形勢下的定義是:上半年經濟止緩初見成效,但煤炭行業運行困難、穩定就業壓力較大和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矛盾問題依然突出,下半年回穩促增不容樂觀。
“要沉著冷靜應對,保持戰略定力。”黑龍江在經濟分析會上強調,要正確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對經濟增速下降不要看得過重,對形勢判斷也不必過于悲觀,而是要看到經濟增長的內在潛力和新的增長點。
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則表示,“前幾個月河北省經濟增長下滑幅度大,主要是受大氣候影響,也是我們主動作為的結果。對今年的經濟困難,我們要有更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應對措施。”
注重分析自身薄弱環節,穩增長的同時調結構,調結構的同時擴投資,促產業提檔升級,已成為三省的共識。從數據上看,河北的“調結構”行動已經帶來變化,初現“轉型”模式,發展方式轉向技術提升、高新產業。
前4個月河北省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455.9億元,同比增長22.0%,1~5月份這一數據同比又提高3.6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河北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了17.1%,增速比前4個月提高3個百分點。
“調整已開始見到成效,通過調整變得更強、更精,”周本順表示,調整必然影響一點發展速度,但不能滑出合理區間,特別是工業不能滑出合理區間,對工業既要堅定不移“調”,又要千方百計“穩”。
警惕微刺激變強刺激
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后,三省分列倒數三名,雖然各有各的原因,但為調整經濟重心、扭轉劣勢,三省亦不約而同開出了“上項目、抓投資”的藥方。
6月19日和6月26日,河北省分別下發了《關于促進全省經濟增長政策措施的通知》、《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大重點領域投資力度的意見》;6月23日,黑龍江出臺《黑龍江省促進經濟穩增長的若干措施》,計劃投資3000余億元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其中涵蓋了深化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確保農業穩增長等多個方面。
煤炭大省山西更傾向于在“上項目”中“穩企業”。5月9日和5月10日,山西分別下發《2014年穩增長保運行實施方案》和《關于在全省工業企業和重點項目建設中開展服務幫扶穩增長活動的通知》,在7月15日的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山西省提出要加大力度化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協調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
從數據來看,山西“促投資”進行得不錯。1~5月,山西省固定資產投資2393億元,增長16.9%,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增長17.5%,5月份新開工項目997個,占全省前5月新開工項目的45%。
今年二季度以來,共有11個省(市、區)密集發文明確穩增長政策,有觀察人士表示擔憂:投資項目上得過多,既可能增加地方政府債務,加劇金融風險,又會擠占其他行業資金,抬高市場利率,要警惕微刺激變成強刺激。
對此,徐逢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3年國家發改委下發了《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全國有120個老工業城市,其中河北省和黑龍江省都各有6個城市,山西省有5個城市,按照規劃,這些地區加強項目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借以實現結構調整,是符合國家戰略規劃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