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屆廣交會5日在廣州落下帷幕。大會統計數據顯示,與會境外采購商人數和出口成交量,無論環比還是同比均雙雙下降,折射出當前中國外貿的嚴峻形勢。
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劉建軍說,本屆廣交會與會境外采購商約18.8萬人,人數比第114屆減少0.81%,比第113屆減少7.23%。本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1911.84億元人民幣(折合310.51億美元),扣除匯率波動因素環比后下降2.01%,同比下降12.64%。
他說:“這表明傳統市場復蘇乏力,新興市場需求疲軟,但從參展情況看,我國外貿企業并沒有放棄,它們更加注重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廣交會素有中國外貿“晴雨表”與“風向標”之稱。本屆廣交會是在國際經濟復蘇步履艱難,我國外貿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舉辦的。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貿易總值5.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7%。
統計數據顯示,第115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與會188119人,來自214個國家和地區。與上屆同期相比,非洲增長29.11%、亞洲增長1.55%、大洋洲減少0.76%、美洲減少1.97%、歐洲減少16.62%;與第113屆同期相比,非洲增長0.07%、亞洲減少5.16%、大洋洲減少11.17%、歐洲減少11.24%、美洲減少12.91%。
此外,共有1457戶國際連鎖企業與會,環比減少3.57%;人數3391人,環比基本持平。在2013年最新公布的世界零售250強企業中有115家與會。劉建軍說,到會超過10次的老采購商51479人,環比增長3.55%;到會15次以上32640人,環比增長3.95%。這表明采購商忠誠度有所提高。
在成交方面,對歐盟、日本、美國成交環比分別下降1.3%、下降7.93%、增長0.72%,同比分別下降9.44%、下降4.69%、增長2.45%;對金磚國家(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成交環比增長5.11%,同比下降12.96%;對中東成交環比增長1.72%,同比下降21.87%;對東盟成交環比下降15.26%,同比下降18.31%。
劉建軍說,成交以中短單為主,長單占比依然偏低。成交訂單中,3個月以內的短單占50.39%,3-6個月的中單占32.77%,6個月以上的長單占16.84%。
面對嚴峻局面,一些外貿企業認為,當下的人民幣貶值態勢的確會產生一定的積極效應,同時也期盼政府部門在出口稅收方面給予更多的直接扶持。但大部分企業認為,已經不能再對“短期刺激政策”抱有依賴心理了。
劉建軍說,不論是對于規模已經居全球首位的中國外貿行業本身,還是對于數以萬計的中國外貿企業來說,希望在嚴峻環境中保持穩定增長,政府的扶持政策都必須在兼顧當前和長遠中保持平衡。
“雖然存在動蕩,但世界經濟還是在緩慢復蘇。”劉建軍說,“同時國家產業配套政策不斷完善,我們的出口產品競爭力繼續提升,去年以來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在逐步落實,我對中國外貿今年實現7.5%的發展目標還是有信心的。”
家具企業好事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仲琦去年10月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收購了一家工廠以及配套的銷售渠道,試圖將原來全部放在中國國內的生產能力適度轉移到更靠近消費者的市場上去。
“不論是人民幣匯率還是人力成本,都是我們未來幾年會持續面對的長期挑戰,通過收購美國企業邁出國際化的一步,可以讓我們的供貨時間從現在的60天縮短到30天,我們未來甚至可以把‘MadeinUSA’的產品出售到歐洲。”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