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3月訪問非洲三國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5月4日-11日對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安哥拉、肯尼亞四國進行正式訪問。訪問期間,雙方將簽署石油、經貿、農業等近60份合作文件。外交部表示,李克強本次訪問非洲意義重大,是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新形勢下面向非洲采取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動。
去年3月24日-30日,習近平訪問了坦桑尼亞、南非和剛果共和國非洲三國,不僅在經貿、外交、文化等方面深化了中非雙邊關系,而且對推動中非關系邁上新臺階產生了深遠影響。外交部副部長張明表示,李克強此訪目的是落實習近平去年訪非的成果。專家分析認為,從四國發展定位及路線圖來看,李克強的非洲四國行是對習近平訪非的延續和完善,也利于深化雙方互利共贏的關系,進一步助推中非雙邊關系平穩向前發展。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副主任姚桂梅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習近平主席出訪的三個國家主要位于非洲東部和中部,而李克強總理本次出訪的四國中尼日利亞、安哥拉位于非洲西部,從地理位置上而言,中國領導人兩次對非洲的訪問包括東中西南部,基本囊括了整個非洲,是對非洲一次較為全面的訪問。
“從訪問國重要性而言,坦桑尼亞煤炭、礦石豐富,南非經濟發達,剛果石油豐富,三者重要性堪比非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尼日利亞和能源富足、華僑諸多的安哥拉。”姚桂梅說道,而埃塞俄比亞不僅位列周恩來總理50年前非洲訪問國名單,更是非盟總部的所在地。
“近年來隨著非洲經濟發展,非盟等區域經濟組織日益發展,經濟一體化也在提速。”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教授何茂春表示,作為非洲的象征,李克強總理訪問非盟總部既體現了中非傳統友誼源遠流長,而且利于密切中非區域經濟組織關系。
在姚桂梅看來,相較于習近平主席去年更為全方位的非洲行,李克強總理今年在落實去年雙方合作項目的同時會更加凸顯經貿合作亮點。何茂春也認為,埃塞俄比亞是非盟總部,尼日利亞是石油大國,石油資源豐富,安哥拉勞務輸出逐年增加,目前華僑數量僅次于南非,肯尼亞國際化色彩相對更強。“從四個國家的特色定位來看,不僅符合雙方合作的能源戰略,而且利于鼓勵中國企業赴非洲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