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融資規模在2月出現了垂直下降,減少了一半還多,直接跌破萬億元。分析人士表示,除了季節性因素外,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數據的大幅下降也說明央行去非標、去杠桿行動初現成效。
根據央行昨日發布的2月社會融資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2月社會融資規模為9387億元,較1月2.58萬億元的融資規模大幅減少了1.6413萬億元,同比減少了1318億元。2014年1-2月社會融資規模為3.5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780億元。從結構來看,相較1月,人民幣貸款、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下降較快,其中信貸規模大幅下降是社會融資規模大幅下降的主因。根據央行數據顯示,2月的人民幣貸款增幅大幅下降,具體來看,1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32萬億元,而2月僅新增了6445億元。
海通證券宏觀債券首席分析師姜超認為, 2月融資總量大幅減少源于信托、委托貸款和企業債減少,預示總需求繼續回落;而2月新增信貸僅為6445億元,也說明居民貸款大幅減少,反映地產銷量回落。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今年前兩月的信貸規模較往年慢了很多,很有可能是央行壓著銀行信貸的發放,或說明信貸政策出現了微調,保證信貸規模有保有壓。
另外,2月委托貸款增加799億元,同比少增627億元,環比少增3166億元;信托貸款增加784億元,同比少增1041億元,環比少增284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995億元,同比少增459億元,環比多增663億元。
國信證券宏觀分析師鐘正生表示,信托委托貸款明顯收縮,特別是委托貸款環比下滑3000多億元,凸顯了央行治理非標的力度。由于委托信托貸款與基建和房地產投資的關聯度較高,信托委托貸款縮量可能表明,央行對當前的經濟下行并不太過悲觀,所以敢于在宏觀經濟轉弱背景下,繼續推進金融體系去杠桿。
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團隊表示,內地2月社會融資總量低于預期,顯示商業銀行壓縮非標資產的去杠桿行為仍在繼續,特別表現在委貸款與信貸款的按年變化上。
除此之外,根據央行數據顯示, 2月M1(狹義貨幣)余額31.66萬億元,同比增長6.9%;M2(廣義貨幣)余額113.18萬億元,同比增長13.3%,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貨幣增速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