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日在其官網撰文指出,2014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內部經濟會繼續分化,歐洲和亞洲以外的發展中國家增長動力不足;盡管世界經濟整體增速將略有提高,但中國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
文章回顧了2013年世界經濟運行基本情況,2013年,世界經濟增速回落。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4年1月份估計,按照購買力平價法GDP匯總,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3.0%,比上年放緩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低速增長。世界貿易持續低迷。消費方面,三大經濟體中美國、歐元區居民消費略有起色。全球價格水平走低,但發展中國家通脹壓力加大。
三大經濟體中美日就業市場持續改善。金融市場 方面,國際金融市場繼續波動。發達國家股市回升,而發展中國家股市停滯甚至下跌。2013年5月下旬至年底,印度、印尼、巴西、南非及土耳其等“脆弱五國”(Fragile Five,簡稱BIITS)貨幣兌美元分別貶值了13.6%、25.5%、15.4%、10.7%和15.1%。
景氣指標總體向好。第四季度,全球及主要經濟體制造業PMI及其中的新訂單指數和出口新訂單指數均有所回升,新興市場制造業這三個指標均重回景氣區間;12月份,全球制造業PMI升至53.3的近32個月最高水平,已連續第13個月高于50的臨界點。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4.7,僅比11月份的近33個月新高略低0.1個點。
文章分析了2013年世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指出,世界經濟格局悄然發生變化。一是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首超發達國家。二是發展中國家對于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所下降。第二,主要經濟體形勢繼續分化。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的分化主要表現為新興經濟體和美國強、歐日弱;2013年則主要表現為發達國家內部以及發展中國家內部分化擴大:發達國家內部繼續分化,美國繼續溫和復蘇、進入持續復蘇軌道,量化寬松政策(QE)迎來轉折點;日本貨幣和財政刺激“猛藥”起效,經濟復蘇加快;歐元區艱難擺脫衰退,但全年仍為負增長;東亞和東南亞經濟保持較快增長,而脆弱五國(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南非)受制于內、外經濟失衡,加上資本外流的沖擊,經濟發展較為困難。
第三,貿易保護加劇。2013年,不僅諸如保障、雙反、進口關稅等傳統貿易保護措施以及政府采購、自動配額等新型貿易保護措施有增無減,主要經濟體還競相組織排它性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并力爭主導權成為貿易保護的新手段。
第四,發達國家去杠桿化取得進展,發展中國家進展遲緩。第五,發達國家政策調整是導致世界經濟波動的重要原因。
文章認為,目前世界經濟發展中的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經濟增長動力略有增強。預計2014年世界經濟發展將有所加快。
(一)經濟增速將略高于上年。按照匯率法計算,世界銀行1月份預測201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2%,比上年加快0.8個百分點;英國共識公司2月份預測201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1%,比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計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份預測201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7%,比上年加快0.7個百分點。
(二)全球貿易增長將有所加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份預測,2014年世界貿易量將增長4.5%,比上年加快1.8個百分點;世界銀行1月份預測,2014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4.6%,比上年加快1.5個百分點。
(三)全球通貨膨脹水平略有上升,但初級產品價格低位徘徊。英國共識公司2月份預測,2014年全球消費價格將上漲3.0%,比上年擴大0.2個百分點;世界銀行1月份預測,2014年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將下降0.6%,非能源價格將下跌2.6%。
(四)美國和日本失業問題將繼續緩解。英國共識公司2月份預測,2014年,美國失業率為6.5%,比上年降低0.9個百分點;日本為3.8%,降低0.2個百分點;歐元區為12.1%,與上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