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26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以下簡稱“負責人會議”),全面規劃2014年國資國企改革。
新上任的國資委主任張毅在會議上表示,目前國有資本一股獨大的現象較為普遍,許多企業經營機制沒有得到真正轉換。“我們要改變觀念,消除‘國退民進’、‘國進民退’的爭論。”
為解決上述問題,明年的首要任務是“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國資委要求,明年必須在“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還須在準確界定企業功能、深化企業內部改革等方面取得實效。
在業已敲定的改革重點上,一名國資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還應盡快推動央企高管股權激勵以推進股權改革的優化。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的基本思路。國資委將主導消除“國退民進”、“國進民退”的爭論,掃除思想上和體制機制上的障礙。
張毅表示,“要進一步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更多地引入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和重大項目建設,探索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推進國有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相互融合。”
在具體的操作上,國資委在“2014年重點工作任務”中進一步作出詳細部署。即在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方面,將繼續推進改制上市,有條件的實現整體上市。
除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路線的敲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獲悉,董事會制度改革及分類監管的探索目標,亦出現在國資委“2014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探索分類推進改革、分類調整結構、分類實施考核、分類加強監管等措施。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經濟發展不同情況、所監管企業的不同特點,界定不同國有企業的功能,積極探索、積累經驗,有針對性地推進國資國企改革。”
要深化改革,還須從企業內部入手。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十七大對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作出了部署,經過多年探索,現代企業制度已經形成了一套制度安排。
但是,目前的企業治理結構還不完善,經營機制還不能滿足市場競爭的需要。國資委要求,未來須加快建立規范有效的董事會,進一步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制度改革,形成更加市場化的經營機制。
根據權威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52家中央企業開展了建立規范董事會試點,今年以來,地方國資委也在推進這方面工作。
2014年,國資委還將健全與激勵機制相配套的財務審計、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約束機制,嚴格規范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職務待遇、職務消費、業務消費,深化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依法建立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機制,逐步建立反映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市場化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