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能源產品市場定價機制的逐步引入,將為原油期貨的推出進一步掃清障礙,同時也將為天然氣、電力等能源期貨及衍生品的開發奠定堅實的市場基礎。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
對此,中信建投期貨分析師張貴川表示,能源產品市場定價機制的逐步引入,將為原油期貨的推出進一步掃清障礙,同時也將為天然氣、電力等能源期貨及衍生品的開發奠定堅實的市場基礎。
“近年來,能源領域內凡是市場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市場價格競爭比較充分的品種,基本都已實現或正在實現市場定價,如煤炭價格已完全市場化,成品油價格也正在朝市場化方向完善。”煤炭行業資深分析師李廷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對于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電力、天然氣等價格,下一步應該重點完善市場體系建設。“天然氣上游環節更能反映市場因素的作用,但是終端銷售環節還是要體現公益性。”
李廷說,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一直在推動,去年國家發改委就推動了階梯電價在全國實行。今年年初,電煤并軌,煤炭價格實現完全市場化。隨后成品油價格機制調整,調價周期縮短,更加快了與國際接軌的步伐,成品油價格也更趨市場化。
“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能源領域改革的表述顯示,未來能源領域價格改革、市場準入等方面仍將穩中求進。”著名能源專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表示。
受訪人士表示,以往石油、天然氣及電力等涉及國計民生的能源產品多被國有大型企業壟斷,價格均由政府主導產生,價格形成機制缺乏透明度,嚴重影響了資源配置效率,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能源領域深化改革后,政府將通過放低準入門檻引入競爭、減少不當干預并健全監督機制、進行稅收改革實現有效調節等方式,來建立由市場競爭形成的能源價格機制,這必將提升能源價格透明度,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能源類期貨及衍生品的開發也將顯得越發迫切。”張貴川說。
“價格發現是期貨市場的兩大功能之一,這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表述是相吻合的,預計國內期貨市場將迎來更多的新品種上市。”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葉燕武認為,要素價格改革針對的是長期以來以壓制資源要素成本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方式,此舉將提高企業生產要素成本,進而約束企業投資行為。在產成品價格低迷的情況下,企業利潤和生存空間無疑會受到擠壓,這將進一步倒逼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對沖和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