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城市零距離》“一把手訪談——清潔空氣,為美麗北京加油”節目中,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靳偉透露,明年上半年北京將計劃出臺并實施一個嚴于國家標準的工業行業準入目錄,即部分行業原則上不再被審批通過的“負面清單”。業內表示,在準入目錄和退出目錄“雙目錄”出臺的促進下,可以從嚴控制污染源,“雙管齊下”限制工業行業污染的增量和存量。
此前,北京已經連續幾年發布了工業行業退出、調整相關指導目錄,而且,今年7月正式發布的《2013年工業行業退出指導目錄》中,相關部門還對涵蓋行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擴容,包括與民眾日常生活關聯性較大的醫藥、紡織等新類別中的大量項目。
相較之下,北京工業行業準入目錄提出時間較短,市場普遍感覺相對陌生。“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治理工業污染,北京市將提高產業的準入門檻,制定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準入指導目錄,凡是不在目錄的產業一律不允許在北京落地建設。”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方力表示。業內評價稱,如果說退出調整指導目錄是為了控制工業行業污染的存量,那么準入目錄的形成就是為了為增量設置一道“防火墻”。
靳偉透露,按照《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要求,未來北京工業系統首先需要強化環保的剛性約束。因此,除了工業行業退出調整指導目錄外,“負面清單”也是要嚴于國家標準的。“減少存量的同時控制增量、為高污染行業準入設立門檻十分必要,若只限制企業排污,卻不對其準入設限,那么就算企業達到了排放標準,北京整體較大的企業污染物排放規模仍然會拖累北京的污染治理進度。”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建議,北京的大量污染都集中在東部、南部以及西南部等高污染、高能耗工業企業集中地區,北京要著重對這些地區,尤其是和河北等周邊城市接壤地區企業的準入控制,有效地減少這些區域企業污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