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月宏觀經濟數據幾乎均落入市場預期之中,通脹小幅上升但仍受控,投資和消費基本持穩,工業則略微改善,延續三季度以來經濟企穩之勢。
這也預示,四季度經濟前景不太可能出現大幅波動,而穩定的宏觀環境,無疑是中央推行結構改革和經濟轉型的利好因素。
“數據整體還是好消息,沒有繼續出現波動,”首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劍輝點評道,“表示經濟周期性企穩得到初步印證,年內將沿著這個方向,增長速度的變化幅度不大。”他對四季度經濟增速預估在7.7-7.8%。
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高于前值和路透調查預估中值10%,且已連續三個月持于10%以上;消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13.3%和20.1%,接近或持平于前值和路透預估。
稍早的通脹數據也幾乎與市場預期吻合,10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2%,略高于前值,但低于路透調查預估中值3.3%;10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5%,路透預估中值為下降1.4%。
“總體的特點是比較穩定,企穩,至少今年保增長的任務是沒問題的,”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表示,他分析稱,投資和消費穩,說明前一階段穩增長措施起作用,也說明經濟有其自身的活力。而工業略超預期,或與用電量數據偏強有關。
浙商證券宏觀分析師郭磊則表示,10月數據表現不錯,驗證其觀點:在庫存周期底部位置,經濟向上彈性大于向下彈性,即向下余地不大。由于上午公布的通脹數據也處于預期下限,這意味著經濟回落風險和政策轉向風險同時緩和,短期內宏觀面風險溢價將有所下降。
此前公布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和外貿數據均向好,尤其是外需的改善,確認了市場對年內經濟持穩的信心。
通脹微升但壓力可控
周六上午公布的中國10月CPI同比漲幅創下八個月高位,保持緩慢上升通道,同時PPI連續20個月下跌、也與當前內需溫和復蘇的基本面相吻合,分析人士均認為年內通脹仍然可控。
“CPI和PPI,基本符合預期,跟上月大致持平。”首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劍輝表示,“目前的物價水平反應正常的價格走勢--需求回升帶動物價上漲,且通脹上漲步伐在加快。”
他預計,到年底價格回升幅度會略大,但完成3.5%的全年通脹目標沒問題,貨幣政策延續目前的步調。而未來兩三個季度的通脹水平中樞估計在3%左右,且進入明年1-2月,經濟有回落和反復的風險,價格上漲不是持續的。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唐建偉亦表示數據符合預期,食品價格平穩,新漲價因素不明顯,同比漲幅上升主要受翹尾因素影響。他預計CPI四季度都維持在3%的水平,全年在2.6-2.7%,年內通脹沒有太大的問題。
“從四季度開始,年內通脹已經走出上行態勢,明年上半年還是會處在上升階段,但我們判斷明年物價上漲不會失控。”對此他的理由是,未來豬肉供應不會短缺,豬肉價格不具備大幅上升的空間;總需求難有大改善,需求拉動因素不明顯;而且貨幣政策總體穩健,流動性緊平衡。
CPI已連續兩月持于3%上方,但年初所定的3.5%的通脹目標,今年應能輕松完成,通脹短期內尚不會左右當前政策立場。
經濟持穩利于改革
10月宏觀數據全面持穩,有助于緩解市場部分人士對三季度反彈能否持續的擔憂,也能為中國經濟轉型創造有利環境。
分析人士指出,通脹還不足以讓央行調整目前的貨幣政策基調,而工業、投資和消費持穩,也意味著本輪補庫存仍在發揮作用。
“穩定對經濟轉型來說是好事,”首創證券的王劍輝表示,他稱經濟轉型會導致減速,中國一二季度已經減速了,三四季度出現企穩,一方面是季節性需求回升,也說明結構調整的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
在貨幣政策方面,他認為臨近年底,貨幣政策短期操作在年底會多一些,中長期政策不會大變,未來三個季度不會出現方向性的轉變。央行最新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同時將根據流動性形勢變化,靈活調整流動性操作的方向和力度。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今日開始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全面部署深化改革方案,因而廣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