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十八大差不多有一年時間,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了。一年時間剛剛好,太短還來不及深思熟慮,太長則使等待的過程有些焦慮。
人人都知道這將是一個改革的大會,這一點,就連決策者也不諱言。在全會前,各個層面陸續釋放的改革信息讓市場頗為騷動。國家主席習近平點出了“綜合改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財政、金融、價格和企業領域會走向深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表示,這一輪改革范圍之廣、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等等。最高決策層之外,來自中央部門的“鼓與呼”亦成為媒體頭條的座上賓。一夜走紅的國研中心的“383”改革方案、新華社于上周發出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特稿《跨越時空的改革坐標》、農業部部長親自撰文力促戶籍改革,無不是這一輪改革的共振。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言語行文上的表態之所以被如此熱烈地捕捉,是因為人們看到了貨真價實的行動。過去一年,“八項規定”、“禁酒令”、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黨政機關五年內禁建樓堂館所、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反腐敗……勢頭不減,風頭不過,效果有目共睹;過去一年,334項行政審批已在國務院取消和下放,利率市場化連過兩關只差存款利率的臨門一腳,簡政放權的上海自由貿易區掛牌,面對“錢荒”保持定力不放水,企業注冊資本制度松綁……經濟改革“干貨”不少。預期不是靠說教的,不是憑空產生的,當前人們的改革預期如此濃烈,是因為看到了決策者改革的熱情和決心。
當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個十八屆三中全會,不可能一下子就解決中國發展的所有問題。大爆炸式的改革,或許將改革本身一同引爆。我們不能超越現實來談改革,但改革確實可以一點一點地改變現實。只是,邊際規律總是存在,深水區改革的那“一點”總是要比淺水區改革的那“一點”費勁許多。所有人受益或者至少沒有人利益受損的帕累托改進到目前似乎已經難以再以此方式改進了,改革行至中流,要開始觸及利益了。改革不再是皆大歡喜的帕累托改進,而是要重新調整利益格局,要斷腕,也要適當的利益補償,在錯綜復雜的各種利益訴求中突圍出一條路來,有如轉巨石于萬仞,殊為不易。
這就是擺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面前的機遇和挑戰。再不容易,改革也是不能停的。正如習近平所援引的詩: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改革,就是我們最大的公約數。過去35年的中國,抽去改革將無從表述,未來中國更多的35年,離開改革亦是難以下筆。
明天,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將閉幕。一個決定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文件屆時也將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我們期待,也相信,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改革史上,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