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表示,中國的城市化率僅為工業化率的1.09倍,相比西方發達國家和其他金磚國家,中國的城市化滯后、工業化超前,這種嚴重的不匹配,造成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周其仁是在北京參與“中國城鎮化發展與法治建設展望”論壇時發表上述看法的。該論壇由國浩律師事務所舉辦。
周其仁認為,中國的城市化主要有四方面的問題。
第一,勞動力自由流動仍未配套,遷徙權、戶籍、教育、社保等制度配套問題沒有解決。
第二,土地制度亟待改革。人口已經流動起來了,但土地還沒有流動起來。
第三,城市化仍由行政主導,各級政府都在自己的管轄區劃內“造城”。
第四,缺乏管理高密度經濟的知識與人才。
周其仁表示,2010年,全世界城市化率為50.9%,工業化率為26%,即GDP中工業生產占比只有26%。全球平均的城市化率除以工業化率,得數約為1.95。也就是說,城市化率通常是工業化指數的兩倍。
然而,中國的情況是,城市化率從上世紀80年代早期的不到19%,發展到如今的51%至52%,達到全球平均水平,工業化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差不多一倍,達到46%以上,兩者相除,得數為1.09。
周其仁指出,一般而言,工業化的深入發展會推動城市化的發展。但是,由于中國土地、戶籍制度改革滯后,工業化推進的城市化率的提升,遠遠不及全球平均水平。這限制了中國城市的活力和深入發展。
反觀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化率遠遠高于工業化率。目前,美國的城市化率為80%,現代服務業為主,其工業化率僅為20%,兩者相除得數為4.1。在法國、英國、德國、日本,上述比例分別為4.11、4.09、 2.64、2.48。
同時,中國城市化與工業化的比值,在金磚國家中也偏低。比如,巴西該數字為3.22,俄羅斯1.97,南非1.38,印度1.15,都比中國的高。這說明,中國城市不能及時吸納工業發展帶來的億萬勞動力,帶來諸多社會矛盾和治理難題。
周其仁表示,中國改革開放已經30年,工業化相對超前、城市化相對落后的局面仍未改變。最近,北京等不少城市霧霾嚴重,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的城市依然有很多工業制造活動,而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