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反彈是必然的。”面對7.8%的GDP數據,馮立果并不覺得意外。作為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博士,他長期研究宏觀經濟。
上周是中國經濟運行數據密集披露的一周。從9月CPI、PPI,到三季度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數據發布貫穿一周。馮立果在上周五第三季度經濟數據發布之后對新金融記者做出了上述表示。
由于下月將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因此本次季度經濟數據也頗受外界關注。
此消彼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GDP增長7.8%。相比一季度7.7%、二季度7.5%,三季度經濟增速有所提高。
“只要處在中央設定的‘上下限’范圍內,政府的精力就應主要放在促改革上,而不必過度關注GDP數據。”在馮立果看來,三季度反彈也只是合理預期范圍內的經濟波動。
按照今年7月獲得的消息,所謂的“上下限”是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而對于中國經濟而言,增速低于7%這個“底線”是不允許的。
馮立果之所以對三季度經濟數據反彈并不覺得意外,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政府投資的“加碼”。“年初在做年度回顧與展望時,我就估計今年投資會先抑后揚。”他說。
數據本身似乎也在佐證這樣一種判斷。
據了解,今年前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5.8%,拉動GDP增長4.3個百分點,而在一季度時,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為30.3%,僅拉動GDP增長2.3個百分點。可見,經濟增速回升的背后,投資功不可沒。
盡管國家統計局將三季度經濟穩中有升歸結為“政府有序地圍繞調結構、穩增長、促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等的結果”,但從結構調整來看,尚不能令人滿意。
數據顯示,相比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貢獻率的逐季攀升,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則有所下降。比如,今年一季度GDP增長的7.7%中,有4.3個百分點是由最終消費貢獻的,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5.5%;而從整個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則只有45.9%。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對GDP的增長貢獻率也在逐季下降。一季度時,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是14.2%,而從整個上半年來看,貢獻率已經降到0.9%,至于前三季度的貢獻率則為-1.7%。
小幅走高
在投資推動GDP增速上升的同時,9月CPI也在悄然之中完成“破3”之舉。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9月同比上漲3.1%,其中,城市上漲3.0%,農村上漲3.3%。這是時隔7個月,CPI首次“破3”,這也引發了外界對于通脹的一些擔憂。
有評論稱,“全年物價能保持平穩有點過于樂觀,現在已經存在一定的通脹壓力。”無獨有偶,央行上周暫停逆回購操作,也被外界解讀為在平抑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同時,防范潛在的通脹風險。
“價格有一定的周期性,隨著秋冬季的到來,蔬菜、肉蛋奶等物價有所回升是正常的。”馮立果并不對通脹擔憂。在他看來,9月物價的上升也是經濟增長的必然結果。
新金融記者注意到,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上周經濟數據發布會上強調,“1至9月份CPI的平均增長為2.5%,全年調控的預期目標是3.5%,從現在看,完成全年目標應該是沒什么問題。”其中一個重要依據是,盡管近2個月PPI連續環比正增長,但是同比仍然在負增長區間,9月份PPI同比下降1.3%。工業品供應充分,價格比較低,對CPI傳導的壓力就比較輕。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認為,目前來看,三季度CPI同比高于上半年,年內CPI同比呈現小幅緩慢攀升的趨勢,四季度CPI同比有可能繼續小幅走高。但考慮到國內需求并未出現大幅回升、豬肉等食品價格總體漲勢平穩以及輸入性通脹也沒有明顯抬頭等因素,預計四季度CPI同比漲幅仍然溫和,“四季度個別月份CPI同比漲幅可能達到3%左右,但全年CPI同比約為2.6%左右,仍將明顯低于政府全年3.5%的物價控制目標。”
挑戰幾何
面對三季度經濟的回暖,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堅定地認為我國今年實現7.5%的增長目標幾乎沒有什么問題。但他也坦言,當前主要問題還是在于增長的可持續性。
“從國內看,三季度推出的促增長措施主要是為解決當時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而在即將于11月舉行的三中全會上,經濟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將重新成為政策的重心。這意味著,政府可能將加大力度解決經濟中的主要結構性問題,例如部分關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財政不平衡和房地產市場泡沫,這可能將在短期內拖累經濟增長。”朱海斌說。
唐建偉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考驗是如何應對經濟潛在增長率持續放緩的挑戰。在他看來,為實現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增長,動力應從原來粗放型的依賴投資和出口驅動轉向未來的依靠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方面。而要實現這一轉變,唯一有效的途徑就是改革。“要通過改革來釋放全要素生產力,通過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來彌補潛在增長率的下降,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他說。
據悉,計劃于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問題。“改革的主線將是堅持市場化的方向。”唐建偉期待,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方面的舉措將再一次釋放出“改革紅利”,從而開啟中國經濟新一輪的增長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