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海中的記憶中,是“創新驅動”成就了長虹從最初只生產單一軍工產品的企業到當今一家集消費電子、家用電器、IT通訊、軍工等產業研發、生產、消費為一體的多元化、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的蛻變。
“只有通過創新驅動,我們才能變得更強。技術創新是企業之‘本’。”身為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策劃部部長的劉海中說。
如今,面對全球3C融合的契機,長虹主動“求變”,依托集成電路設計能力、嵌入式軟件設計能力、工業設計能力等六大核心技術能力打造家庭互聯網終端。
長虹是中國企業通過創新尋求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此間舉行的2013中國科技城科技博覽會集納了中國企業高新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創新驅動”成為博覽會上的最大熱詞。與會專家和企業人士均認為,創新驅動將促進經濟轉型,成為未來改革的核心動力。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傳統的發展方式已不能適應新的經濟環境,迫切需要這個經濟大國更新發展理念,以創新驅動促轉型、謀發展。而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機遇。
中共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在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從全球范圍看,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從國內看,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七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致辭表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必須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前提,必須以資源節約和生態環保為支撐,必須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動力。
分析人士認為,高層的表態釋放了中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信號。
四川九洲電器集團,這個曾經到了“揭不開鍋”地步的老企業,在30多年的轉型探索中,向一切束縛創新的傳統說不,成功把握住了企業發展的歷史機遇,成長為百億元規模的大型高科技企業集團。在九洲集團董事長張正貴看來,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
“創新對于企業來說是必然選擇,是核心動力。”張正貴說,“企業要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就必須創新。”
“中國的經濟發展正經歷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中國要實現更多的經濟增長光靠投入難以為繼,需要依靠技術進步和創新提供驅動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實施創新驅動首先要認清形勢、更新理念、著眼長遠、知難而進,改變以往等機遇、等利好的幻想,認清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的變化,主動積極求“創新”。
“應建立起新的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站在更高的發展起點,以更小的發展代價來獲得更強的發展持續性。”張立群說。
科技部的數據顯示,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01年的39%提高到目前的51.7%;全國技術合同交易額年均增長超過20%,達到6400億元;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持續快速增長,目前達到約10萬億元。
2013年,中國用于研究與試驗發展的經費支出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將達到2.05%,這是研發經費占比首次跨過2%門檻。
“研發投入占GDP比例的提高說明中國對創新投入逐漸重視。”但張永軍指出,這一比例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中國仍需加大對創新的支持力度。
張立群強調,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需要注意系統性、可行性和關聯性,必須基于現實條件。“推動創新驅動不應盲目,而要積極穩妥。”張立群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