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中國企業如果要在歐美的股票交易所上市,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必須披露他們支付給海外政府的款項。
腐敗是發展面臨的最為嚴重的威脅之一。它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剝奪了人們獲取主要公共服務的機會,使國際援助無法發揮有效作用。對于人口占世界貧困人口總量三分之二的資源富裕國家來說則尤為如此。剛果民主共和國就是一個發人深省的例子。盡管其有著豐富的銅礦、鉆石、石油等資源,但是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和全球饑餓指數兩項排名中,它卻都排在末位。
披露采掘企業的支付情況能夠縮小腐敗的范圍。財務透明可以使資源富裕國家的群眾詳細了解本國自然資源所帶來的財富,從而確保這些財富能夠造福于民。
2010年,香港證券交易所在全球范圍首開先河,要求采掘企業的上市材料中必須詳細披露其向政府支付的費用。可是,隨后,歐盟、美國頒布法令,要求企業以項目為單位披露支付情況。港交所的領先地位也隨之被取代。
6月12日,歐盟經表決后通過了《會計及透明度指令》,要求所有歐盟上市企業及駐歐大型石油、天然氣、礦產和林業資源開采企業公布他們向資源國政府支付的資金信息 ,無論項目所在何地,企業都必須對包括稅收、特許權使用費、許可費等在內、金額超過10萬歐元的所有資金支付進行披露。此外,2010年7月美國也頒布了類似的法案。這些強制申報標準涵蓋的企業占全球采掘行業上市企業市值的70%左右,從而推動全球采掘行業進入了一個透明的新紀元。而此番新出臺的透明度條款似乎也對其他國家產生了影響。例如,有著兩千多家采掘企業、業務遍及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的加拿大就已經公開承諾,將會頒布類似規定。
這些法律對中石油、中石化、中鋁等幾家大型中國企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如今,這些企業如果要在歐美的股票交易所上市,作為條件,就必須遵守這些法律的規定。此外,歐美上市的在華企業也必須披露他們支付給中國政府的款項。
全球見證組織及其他致力于推動強化透明度措施的組織認為,除了資源國及其人民可以從發展中獲益外,投資者和企業同樣也會從中獲益。目前,投資者無法獲得有關企業向資源國政府支付款項的充足、詳細、可靠、并且具有可比性的數據,因而也就無法對采掘企業在社會、政治、監管等方面面臨的重大風險做出判斷。可是,他們需要能夠對投資風險進行判斷:那些政府頻繁更迭的貧困國家通常經營風險很高。投資者需要知道他們投到這些國家的錢被用到了什么地方、投資數量是多少、投資條件如何。
全球見證組織與商道縱橫2013年1月公布的研究報告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國內外被調查者都認為,加強支付信息的披露能夠提高中國石油礦產企業的全球聲譽,有助于投資者對企業面臨的風險進行更好的評估。報告還發現,上交所掛牌的大型采掘企業目前的披露程度還有所不足,而且披露文件的格式也讓投資者很難與其他企業進行比較。
完善披露條款還有助于保護守法企業免受那些不守規矩的企業的拖累,能夠通過剔除合同中的“行賄費用”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
提高透明度能夠讓資源國的人民看到企業給當地財政帶來的收益,從而降低其引發群眾反感情緒、抗議、沖突的可能性,因而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社會經營許可”。當地局勢動蕩會帶來很高的代價,所以,不應低估這方面的收益。據2011年的一項研究計算,生產延誤每周會給大型礦產開采項目造成2千萬美元的損失。
中國工商領袖論壇中國區項目主管曹雋對中外對話表示,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時常處于弱勢,在遇上索賄的情況下,法律往往成為救命草。“公開對政府的給付,政府就必需對利益相關方交代資金的流向,這無疑給政府形成無形的壓力。如果沒有一個正規的官方渠道披露信息的話,無論是海外監管機構,還是投資人,都很難對公司的實際運營情況作出較客觀的評估,這也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時會遇到的壁壘之一。”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中心李麗教授表示,中國在信息透明度的路上還需要一個提高意識的過程:“其實信息公開不一定對企業造成影響,更多的是企業的慣性思維,覺得信息不公開的話,自己可以有更大的靈活度,害怕公開支付活動可能會引起公眾的質疑,影響競爭力。”
這些透明度法案雖然不是解決問題的萬全之道,但卻是朝著正確方向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香港、大陸的證券交易所逐步出臺透明度相關政策。上市采掘企業紛紛披露其支付款項信息。這些都將有助于抑制資源國國內發生的腐敗行為,造福于投資者、企業和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