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國家能源集團召開一屆四次職工代表大會暨2021年工作會議。國家能源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祥喜在講話中表示,“十四五”時期,國家能源集團將實現清潔可再生能源跨越式發展,新增裝機7000萬-8000萬千瓦。
索尼、松下、日產汽車等92家日本企業1月18日發表聲明,要求日本政府推行更為積極的能源革命,將2030年度發電總量中的可再生能源供電占比目標提高為40%至50%。法新社1月18日稱,日本現行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實現22%至24%的電力源為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這是2017年設定的目標,當年日本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約為17%。日本政府今年將制訂新的能源基本計劃,可再生能源比率目標預計會被重新修改。
據越南電力集團(EVN)的報告,截至2021年1月4日,越南已經安裝超過101939個屋頂太陽能系統,總裝機容量超過9.4GW。政府去年設定的到2025年實現安裝10萬個屋頂太陽能系統的目標已經提前完成,越南市場充滿機遇。
德國是最早進行能源互聯網實踐探索的國家之一,其能源互聯網發展側重于通過對能源系統全環節的數字化改造,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進而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能效提升。
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1月份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政研室主任袁達、綜合司司長嚴鵬程介紹了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和穩投資、重點改革、新型城鎮化、中歐班列等工作進展情況,并就媒體關注的經濟運行態勢和宏觀調控政策、重點改革事項、重大項目建設、能源供應保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價格運行情況、促消費政策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報告認為,得益于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太陽能項目建設和對海上風電近500億美元的投資,2020年,政府、企業、家庭的可再生能源的新產能投資達到3035億美元,同比增長2%,與電動汽車以及相關充電基礎設施的投資達到1390億美元,同比增長28%。
國家能源局2019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供電標準煤耗307克。一度電里還有70%來自火電(如下圖所示)。這必然要產能碳排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提出之后,我國必然要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轉型。
德國的能源轉型Energiewende一直是全球能源轉型領域的典范,通過能源轉型政策,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全部電力比重逐年上升。2020年上半年,德國可再生能源電力使用量創記錄,突破50%。受到持續一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德國2020年電力系統負荷曲線分析研究顯示,隨著疫情導致德國用電量減少,可再生能源的占比進一步得到提升。
“十四五”時期,地處東北地區中部的吉林省,將創新發展氫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整合東部抽水蓄能和西部新能源資源,建設吉林“陸上三峽”工程。
截至2020年底,山西省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超過30%。這是記者14日從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了解到的。
到目前為止,北京、天津、上海等22省發布十四五新能源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文件,均利好新能源發展。“十四五”時期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基本要求:提高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全面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深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壯大綠色節能、清潔環保等產業,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根據西班牙電網運營商西班牙Red Electrica de Espana(REE)發布的最新估計,西班牙12月50.4%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新的數字是從11月份增加的,當時估計可再生能源占該國總發電量的40.6%。
2018年7月,日本內閣通過了現階段能源計劃,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量占比22%至24%之間,核能供應量占比20%至22%。 2020年12月25日,日本政府宣布,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供應量將占全國電力的50%至60%——比目前用量增加了近三倍。
歐盟委員會近日發布有關修訂《電池指令》的法律草案,計劃建立新的電池監管框架,確保歐盟市場上的電池在全產品周期內符合持續、高性能和安全標準。草案目前正在征求公眾意見,2月24日后將進入立法辯論程序。
用儲能電池在陽光充足、風力較大、豐水期發電高峰時,將電儲存起來,在風力減弱,陽光黯淡、枯水期時將電池中的電補充到電網上去,就可以維持電網穩定運行。無疑,這是個可行的辦法,但需要規模龐大、質量可靠、源源不斷的電池供應。誰有這個規模?惟電動汽車。
近年來世界上有些國家也意識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根據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工作小組,可再生能源是指“從持續不斷地補充的自然過程中得到的能量來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研究認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可以滿足全世界能源需求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