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既是交通運輸行業妥善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的難得契機。
交通運輸行業是全國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之一,隨著資源環境對交通運輸建設和發展的約束日益強化,走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刻不容緩。構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既是交通運輸行業妥善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的難得契機。
“十二五”時期,交通運輸行業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為核心,提升節能減排理念,調整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完善法規標準,創新體制機制,加強監督管理,強化科技進步,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運輸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打造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努力開創交通運輸低碳發展新局面。
交通運輸行業“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交通運輸行業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一是結構性節能減排取得明顯進展。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更加完善,內河航運承運比重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明顯提高,節能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運輸車輛、船舶、港口機械與施工設備的大型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交通運輸裝備結構更加優化;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有所提高,交通運輸能源消費結構明顯改善。二是節能減排科技創新與服務體系基本健全。科技成果轉化與節能技術產品推廣水平明顯提高;培育壯大一批專業化的技術服務主體,節能減排服務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三是節能減排監管能力顯著提升。運輸組織化程度和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全行業節能減排理念與素質明顯提升,基本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比較完善的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戰略規劃體系、法規標準體系、政策支持體系、監管組織體系和統計監測考核體系。
在此基礎上,交通運輸部確定了交通運輸行業“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的主要指標,即:到2015年,在能源強度指標方面,與2005年相比,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10%左右,其中營運客車、營運貨車分別下降6%和12%左右;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15%左右;港口生產單位吞吐量綜合能耗下降8%左右。在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指標方面,與2005年相比,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1%左右,其中營運客車、營運貨車分別下降7%和13%左右;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6%左右,其中海洋和內河船舶分別下降17%和15%左右;港口生產單位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0%左右。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今年節能減排工作的成效對完成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目標影響甚大。交通運輸行業將繼續深化“車、船、路、港”千家企業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并在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杭州、南昌、貴陽、保定、武漢、無錫等10個城市開展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城市試點工作。進一步完善節能減排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健全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監管體系。進一步發揮科技對節能減排的重要支撐作用,加強節能減排科技攻關和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智能交通技術、現代物流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為全面建設低碳交通運輸體系開好頭,起好步。